BEACONAG亚娱官方网站制药
由欧洲财团参与投资,南亚地区唯一执行欧盟技术规范的上市制药企业,产品符合欧洲药典和美国药典标准。
导读Intro
权威的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》发布抗癌新药Larotrectinib(LOXO-101)的临床数据:针对具有NTRK1/NTRK2/NTRK3融合的17种肿瘤患者,有效率高达75%,包括12%的患者肿瘤完全消失!
今天,我们再来介绍一个“抗癌神药”——Larotrectinib,又叫LOXO-101,代号101。权威数据显示:Larotrectinib针对NTRK融合的17种肿瘤的有效率高达75%,其中13%的患者肿瘤完全消失。包括2位晚期转移的儿童纤维肉瘤患者,用药之后肿瘤缩小,进行了根治性手术切除;分别停药4.8个月和6个月之后,肿瘤没有复发,也似乎看到了“治愈”的希望。
Larotrectinib是2017年肿瘤治疗领域最大的黑马,6月份惊艳亮相最权威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(ASCO)年会,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免疫治疗药物的轰炸之后,它让大家重新意识到了靶向药的威力。
更重要的是,2017年12月底,Larotrectinib已经开始向美国FDA提交上市申请,用于治疗带有NTRK融合基因的成人或儿童实体瘤患者,预计2018年初完成申请,然后等待FDA批准。PS:这样的疗效,FDA没理由不批准。
2018年2月22号,权威的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》发表了Larotrectinib的长期随访数据[1]:针对NTRK融合患者的有效率75%;用药一年之后,在有效的患者中,71%的患者依然有效。
Larotrectinib是个什么鬼?
Larotrectinib是一个靶向药,针对的是NTRK1、NTRK2或者NTRK3基因融合的肿瘤患者。所以,做过多基因检测的患者,一定去看看检测报告有没有这个基因融合。如果有,就中大奖了。下面是Larotrectinib的分子式:
据了解,Larotrectinib原本是由国外一个很小的制药公司Loxo Oncology公司研发的,只有35个员工,奇迹般的开发出来了这个震惊世界的抗肿瘤药物,让大家再次看到了靶向药的神奇。LOXO-101的临床数据公布之后,制药巨头拜耳公司(就是生产多吉美的公司)与Loxo Oncology公司进行了战略合作,共同推进LOXO-101的上市进程。
Larotrectinib针对17种肿瘤,有效率75%
这是《新英格拉医学杂志》发布的权威临床数据:
临床设计:
招募55位NTRK融合的患者,包括肺癌、肠癌、黑色素瘤、肉瘤、胃肠间质瘤和甲状腺癌等17种肿瘤,患者年龄4个月-76岁。这些患者都是通过检测确定属于NTRK1、NTRK2或者NTRK3融合。Larotrectinib剂量是100mg,每天两次!
临床效果:
这55位患者经过评估, 41位患者肿瘤明显缩小,有效率75%,包括包括13%的患者肿瘤完全消失,这个效果真牛。具体的临床数据如下:
经过随访,确定有效的患者中,71%的患者一年之后依然有效,具体如下:
下面是一位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:这位患者之前接受过多次的化疗和手术治疗,无奈最后肿瘤还是复发了,情况很严重;但是,非常幸运的是,她通过基因检测发现了ETV6-NTRK3融合,使用了Larotrectinib治疗20天之后,裸露的肿瘤几乎消失了,服!
副作用:
常见的副作用包括疲劳、头晕和恶心,基本都是可控的,其中5位患者由于副作用需要减量。
针对Larotrectinib耐药,下一代药物已经初见曙光
细心的咚友可能会注意到:Larotrectinib毕竟是一个靶向药,也会存在耐药问题的,耐药之后咋办呢?
这家公司的实力确实强大,它们已经开始研发第二代NTRK抑制剂了,名字是LOXO-195,而且已经在两位Larotrectinib耐药的患者身上看到了很好的效果。具体如下:
所以,NTRK融合的患者真的有福了,一下就有了两种效果超好的药物。不过,我们更希望有更多的Loxo Oncology公司存在,针对其它的基因突变或者融合,也能研制出类似Larotrectinib这样的药物,惠及更多的肿瘤患者。
最后,再次提醒,做过几百个基因检测的咚友,赶紧看看检测报告里面是不是有NTRK基因融合。如果有,咚咚先恭喜您了。
参考文献:
[1]Drilon, A., et al., Efficacy of Larotrectinib in TRK Fusion-Positive Cancers in Adults and Children. N Engl J Med, 2018. 378(8): p. 731-739.
[2]Ricciuti, B., et al., Targeting NTRK fusion in non-small cell lung cancer: rationale and clinical evidence. Med Oncol, 2017. 34(6): p. 105.
[3]http://abstract.asco.org/199/AbstView_199_195112.html